revdanielyung7007.org
基金會起源 arrow 翁牧講壇 -「篤信力行」 arrow 「篤信力行」的信息 arrow S-022 : 淺談八福
主選單
基金會起源
管理團隊
翁牧講壇 -「篤信力行」
資助項目
奉獻方法
財務專訊
錫安堂會肢體_懷念集
資助錫安堂會: 快訊
聯絡我們

Search
誰在線上

                                                                 淺談八福

小引

  • 今日是羊年大年初二,恭祝弟兄姊妹們羊年蒙神大恩厚愛,我們各人本來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已路,但神的羔羊人子耶穌來到世上,叫我們這些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感謝讚美神救贖之恩,保守引導之恩。今日我和各位分享的信息是:「淺談八福(中的三至四福)」,目的是希望各位對八福的性質有一粗略的認識,這對於我們如何過合神心意的基督徒的生活是重要的認識。
  • 在新年的時候,大家有很多恭賀的話,我們只需稍為分析一下,就很容易看出他們與一般世人認為有福的事有關,例如:恭喜發財,身壯力健,事事如意,步步高升,出入平安等等。
  • 不少基督徒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世人所講一切的福氣都與聖經所說的福完全不同,其實不是的。

 我們稍為對一下就可以看見其相同之處:

一.    世界的福與神所賜的福的對比

1.         妻、財、子、祿、壽是世人嚮往的福。世人認為兒孫滿堂是福,屬神的人也有相同的看法:詩127‧3-5「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包括:(創22‧17)「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

2.         世人認為得淑女為妻是人生的大福。聖經的作者也有此看法:箴19‧14「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

3.         新春許多吉利語都與錢財有關:家肥屋潤,財源廣進,大吉大利,恭喜發財,年年有餘,金銀滿屋,還有許多。亞伯拉罕、約伯、所羅門王等人都擁有大財富,他們的財物是由於神賜福與他們。申28‧2-5有這樣的話:「你若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這以下的求必追隨你,……你在城裏必蒙福,在田間也必蒙福。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贖、羊羔,都必蒙福。你的筐子和你的摶麵盆,都必蒙福。」

4.         平安是大福,所以我們祝願人出入平安。聖經也有相同的福:「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6‧26)

5.         人人都希望羊年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百事享通,東成西就。至於是否事與願違就是另一回事了。聖經也有類似的福,神對約書亞說:「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可以亨通,凡事順利。」(書1‧8)

6.         人人都希望身壯力健,龍馬精神。聖經申命記從反面講到健康問題:申28講到如果以色列民不聽耶和華神的話,將會有多種詛咒臨到他們,其中有些與健康有關:v.21-22「耶和華必使瘟疫貼在你身上……耶和華要用癆病、熱病、火症、瘧疾、刀劍、旱風、霉爛攻擊你。」v.27「耶和華必用埃及人的瘡並痔瘡、牛皮癬與疥攻擊你,使你不能醫治。」所以健康乃神所賜的福之一」。

7.         人地位的升高,例如升職,也是一種福氣:步步高升,升官發財,聖經也有步步高升:申28‧1「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你必使你超平天下萬民之上。」 「自卑的必升為高」

8.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聖經也以長壽為神賜的福(孝順的兒女)。

9.         由此看來,聖經實在認同很多世人認為是福的福氣。那麼世人的福與神所賜的福有分別嗎?有。

(i)          世人不是期望從造物主真神獲得這些福。相信假神的人希望從他們所信的神衹獲福,所以向他們燒香獻祭。另一些人則希望自己有得福的好命運。當然向真神求恩求福,功效要大得多,就像以利亞先知在迦密山上對抗那450個巴力看先知的情形一樣,巴力先知的禱告毫無功效。

(ii)          神賜福有條件:條件是聽神的話,遵行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不信主的人在求福時沒有履行甚麼條件的意識,雖然間中也有人相信好心得好報、行善積福、只用禮物取悅於他們的神。基督徒認為一切福氣都來自天父,與真神有密切關係。神與福不能分,福與遵行神的話不能分。

(iii)          對基督徒來說,死亡也是福氣,因為是求生的開始。世人一切的福都隨逝世而終止,十分無奈和沒有盼望,基督徒的福是永恆的福,世人的福只是極短暫的福。

10.  有不少基督徒認為神所賜的福完全與世人的福不同的錯覺,相信是由一種情況引起的。神所賜的福,除了很多與世人認為的福相似之外,還有另類的福氣。這些另類的福氣,一種世人大多不會認同,甚至不成熟的基督徒也不認同,例如馬太5章中耶穌所講的八福就是例子。「八福」乃是另類的福氣,讓我們簡單地看一看八福中其中三、四項的性質,希望我們的基督徒人生中也有這些福份。

 

二.    八福淺談

經文:太5‧1-12

1.    太5至太7是耶穌在一個山上向許多人所施的教訓,我們通常稱之為「登山寶訓」。「八福」是「登山寶訓」的一部份,「登山寶訓」與「八福」中包括了一些另類的福氣,非一般世人所能接受的,對他們來說不但不是福而是禍。

2.    「八福」所論及的美德,也是主耶穌本身的性情。

3.    「八福」之中兩次提到天國,v.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v.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事實上,只有進了天國的人才會有八福所講的美德與品格,換言之,只有信主和有聖靈內住的人才能擁有八福中的美德,我們不能要求不信主的人擁有這些福。

4.    太5‧1-12八福這段經文中共用了六個「必」字,藉以敘述天國子民擁有這些美好品性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5.    八福是另類的福,上述的福是妻、財、子、祿、壽、平安、權位、健康、亨通。但八福涉及的是心態與品格;美德:虛心、哀慟、溫柔、饑渴慕義、憐恤、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很不相同。

v.1-12中「有福」一詞的意思值得我們注意。「福」(blessed)這個字的原文,很難在中文中用一個字去涵蓋其意義,而需要用一整句話。「福」就是幸福、快樂、令人羨慕和靈性豐盛。「靈性豐盛」的意思是不論外面的環境是好是壞,神重生的兒女都因享有神的拯救和神所賜的諸般恩典,而有真喜樂和真滿足。

誰擁有這樣的福份呢?是虛心的人、哀慟的人、溫柔的人、飢喝慕義的人、憐恤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和為義受逼迫的人。

 

I.          v.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      虛心的人就是謙卑的人(the humble-minded [Phi]; the humble [Amp. N.T.])

(2)      謙卑與自卑不同。一個很聰明的人到一些比他更聰明的人中間也可能會產生自卑感;有些自卑的人自暴自棄;另一些自卑的人則非常嫉妒;還有一些自卑的人以驕傲任性來掩飾其自卑感。

謙卑和麻木的人則接受自己的真相(本相),神賜他多少才智就安於多少才智,他也不輕看才智在他之下的人。(同是神安排的,神安排的怎可以不接納。)謙卑人也承認人性之中有軟弱、缺欠和人是非常有限的事實;驕傲人因錯誤的自尊心作祟,常常頑固地拒絕接受或盲目地拒絕接受人性中有弱點的事實。

每一個真心信耶穌的人,在他信耶穌的那一刻,都懷着一顆謙卑的心,承認自己是個罪人,因而需要耶穌作救主,驕傲人不肯承認自己的缺欠和罪,所以也不肯接受基督的拯救。

(3)      世人認為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看見就想買或佔為己有的欲望)和今生的驕傲(虛榮心)乃是人之常情,是與生俱來的天性。約I 2章卻指出這幾件事都不是從神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驕傲的虛榮心使人對自己的軟弱視而不見或故意不理,因而拒絕神的救恩。

保羅清楚地看出驕傲和虛榮心是攔阻人信主的關鍵之一。他勸哥林多城的信徒要藉屬靈的兵器(武器,沒有用「屬靈」兩個字)「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5) 這是每次佈道會(活動要祈求之事)。

(4)      當一個人謙卑(虛心)的時候,他會承認人性的真相:能力有限、知識有限、道德力有限(指人人都犯了罪,良心有虧,有罪咎感),還有生命有限(人可以失去健康,人最終要死亡),但人不知死後將會如何,因而人對死亡懼怕,覺得人生虛空,到頭來卻難免一死,十分無奈。

謙卑人(虛心的人)承認人性中這一系列的有限和軟弱是真的,但主耶穌來解決人性中罪的問題,解決人的死亡的問題,因此他們尋求耶穌的幫助,信靠他為救主。這正如一個有病又承認自己有病的人尋求和接受醫生的幫助一樣。

(5)      謙卑的人(虛心的人)又像一個幼兒完全倚靠父母那樣完全倚靠神,因而得救,進入神的國。驕傲人會靠自己,但他有罪,不能自救,就留在救恩門外。

(6)      有錢的人常以為金錢萬能,所以他們全心倚靠錢財,倚靠自己,他們就拒絕耶穌的幫助,所以耶穌說:「財主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的眼孔還要困難。」有很多有錢人是在患了絕症之後才肯信主的,因醫生已經束手無策。

(7)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每一個進入天國的人都是因有虛心才得進入的。

 

II.       v.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1)      信耶穌的人也有哀慟的時刻,基督徒對苦難並非完全免疫的。使基督徒哀慟的,一定與苦難有關:有時是自己遭遇的苦難;有時是家人、親友、弟兄姊妹的苦難;有時是人類整體的苦難。但基督徒所遭遇的苦難都是神容許的,正如約伯的遭遇一樣。就是神的獨生子到世間來,也受了許多的苦難,並且捨了性命,作多人的贖價。

(2)      哀慟的人最需要安慰,保羅說:「與哀哭的人要同哭」。這種同情的愛心能為主內的肢體帶來安慰,但這樣的安慰仍然很有限,我們最需要神自己的安慰,神藉着安慰師(the comforter)聖靈安慰信徒。約14‧16-17說聖靈是這位保惠師(comforter)或譯幫助者、支持者。聖靈就是神自己,他在我們遭患難哀慟時支持、幫助我們、安慰我們、引導我們。他是我們患難中最大的支持者(別人有時親切安慰)。

(3)      太10‧29-31主耶穌說:「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主耶穌在此暗示屬神的人所遭遇的一切患難都是神容許的,有神特殊的心意在其中,如果大家讀林後11,就會看見保羅一生之中,因基督的緣故遭受了多少大的苦難,但在這一切苦難之中聖靈都支持了他,在苦難之中(不論那一種),基督徒也會哀慟,保羅用他自己豐富的經歷證明哀慟的人可以得到安慰,他說:「……各賜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如果沒有傷心哀慟,就不需要安慰,顯然保羅與同工曾哀慟。)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林後1‧3-5)保羅與他的同工的經歷不但證明基督徒在神容許的大苦難中,可以得着神的安慰和藉此經驗安慰別的遭難的基督徒,同時也證明主耶穌的應許是真的。耶穌說(約16‧33)「……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4)      死亡似乎是無可挽回的苦難,但主再來和已死基督徒的復活被提的應許成了非常有效的安慰,是不信的世人所沒有的。

 

III.      v.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1)      有時我們有一種錯覺,認為溫柔的人是軟弱和懦弱膽怯的人,是最好「蝦」的人!其實不然,溫柔的人一點也不軟弱和懦弱,他們是能屈能伸的人。

(2)      主耶穌是個溫柔的榜樣,他說他心裏柔和謙卑,他也呼籲我們學他的樣式。耶穌在受苦時溫柔,但在責備法利賽人的罪惡和假善時何等剛強。

(3)      在這個罪惡和常常欠缺公義、公平的世界裏,許多基督徒的心靈也多有怨憤,難得平安,有時覺得個心十分疲累,成為一種重擔。

如何才能卸下這個心中的重擔呢?主耶穌給我們的秘訣是效法他心裏柔和謙卑,他說:「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耶穌是天地之主,他到世界這個他自己創造的地方來,世人竟不接受他,還藐視他,千方百計要除滅他,沒有比這更不公義、不公平的事了。但主耶穌在世上一直沒有為自己爭取理應享有的權位和財富,他沒有心懷不平,以致作惡,他將自己交在父神手中,這種態度就是柔和謙卑,唯有這樣,心中才有真平安。那些堅持和執着自己的權利的人似乎公義和理直氣壯,但心中總沒有平安喜樂,這正是許多基督徒的問題。不少信徒認為這種溫柔很難學,但耶穌不同意,他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4)      詩37‧1-11是這個福份最佳最佳和最具體的註解,這是大衛用他自己生命的經歷譜成的詩章,我們來再讀一次(以前讀過的):

大衛在許多許多對他不公平的事情之中學了寶貴的功課:不報復、不作惡反擊、不嫉妒惡人的亨通、不心懷不平、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也許我們的評語是:大衛太消極和懦弱無能了。不,大衛已積極做了他應做的事:

  •  v.3倚靠耶和華而行善
  •  v.5將自己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相信神會成全他的交託
  •  v.6相信神會使他得着平反
  •  v.7雖然倚靠耶和華(表示不求助於世人),耐性等候神(很多基督徒都急不及待而自把自為,無病在此)
  •  v.4深信神會聽自己心中的禱告和正當的願望,因而存盼望和喜樂。

          大衛在這些事上表現了他對神的完全信賴,這種信心是神最喜悅的。

    •  飢喝慕義的人才會為義受逼迫。妥協而同流合污的人眾多,不同流者要吃苦。
    • might standing with God.
    • completely satisfied:在不義的世界中如何可以完全satisfied呢?
    • 與先求神的國和義有關。不但指時間而是優先的地位(最重要的意思)。神國的子民認為最重要的事是高舉神的國和行神的義,即盡心、盡性、盡意愛神,又愛人如己。你是否一個這樣的人?若答案是否定的,你是否願意成為一個這樣的人?

 

              v.11「謙卑人」(亦可譯為「溫柔人」)的兩種結果:

(i) 必承受地土:與太5‧5相同

(ii) 享豐盛(很大的)平安:與太11‧29就必得享安息相同

「承受地土」:可指天上的基業,但更貼切的是指神賜的福份:可以是地上的,可以是屬靈的,也可以是物質的,由神自己決定,哪一樣或兩樣都有。

 

IV.    v.6饑喝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1)          「義」亦稱為「公義」,英文是righteousness。公義比公正、公平(Just)的範圍大很多,也許我們可以給「公義」一詞這樣的定義:一切神認為正當和好的事都是公義的事,神認為不正當、不正直、不好的事是不義的事,(例如:貪心、賄賂、說慌、藐視就是不義,)一切罪皆「不義」。我們的神是絕對公義的,耶穌則是世界上唯一的義者(徒57‧52)。聖經箴言之中,常將義人與惡人作對比,但箴言中的義人並非指道德上絕對完善、無暇疵的人例:大衛。只有主耶穌是絕對無罪的義者。

(2)          神將良心造在人的生命之中,所以人難有分辨善惡、義與不義的能力。但由於人有罪性,所以即使有立志為善為義的心,卻缺少行善行義的力量,有道德心的人對自己的這種軟弱的狀態,也覺得十分無奈和苦惱(保羅)。另一些人則已經犯罪到良心麻木不仁、不自量的地步。

(3)          基督徒是因信(耶穌)而稱義的一群,他們接受耶穌為救主之時,他們的罪由耶穌擔當,耶穌的義就成為他們的義,(交換)以致他們在神面前蒙神悅納而被稱義。已經稱義的人有聖靈的內住,所以有了行義的生命與潛力,只要他肯順服聖靈,就能夠行善和行義。

(4)          另一方面,基督徒既已領受了聖靈,就與神的義的性情有份,他們有了一顆仁義的心。弗4‧24說:「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這「仁義」就是「公義」(同一字)。

一個正常的基督徒一定有一顆義心,在這罪惡黑暗的塵世,他十分渴望神的旨意能在世上暢行無阻,他希望自己盡力活出基督的教訓,他希望世上的教會盡力活出基督的教訓,他希望世上基督的義能感動未信的世界的一些人來信主。一個正常而有愛心的基督徒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的」,而對世界的罪惡黑暗,基督徒像羅得一樣常為世間罪惡而感到憂傷。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的人生會以神的義作為最優先的事,他們先求神的國和義,意思是他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明白神的旨意和遵行神的旨意,所以當馬利亞在主耶穌腳前聽他的道時,耶穌稱讚馬利亞選擇了上好份的福份,是唯一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人不能奪去的。

犯罪而不肯悔改的基督徒和貪愛世界的基督徒,對神的義的饑渴會大大減弱,或降低了它的要求來遷就自己墮落了的情況,來排解良心的讉責。

(5)          真正的饑渴慕義不會停留在頭腦的層面,而一定會付諸實行。單明白神的旨意不算饑渴慕義,明白了神的旨意,又樂意遵行的才是正式的渴慕。

當一個人持續地饑渴慕義時,他的靈命就不斷長進。

(6)          如果一個人自稱是基督徒,但對於神的話和耶穌基督的教訓一點不感興趣,不留意,也不願去認識和實行,甚至覺得反感,那我幾乎可以肯家他仍未真正得救。

(7)          「必得飽足」:即是有一種很大的滿足感,像饑渴的人,吃飽喝夠一樣滿足(屬靈的滿足)。詩42‧1(詩人:可拉的後裔)正是個饑渴慕義的人,他的詩章透露了他對神、對義的渴慕:「神阿,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有三件事令他獲得滿足感:

      • 他靠著聖靈,在罪惡的塵世有力量活出仁義的生活,他很有成就感,像保羅那樣喜出望外,羅7「感謝神,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犯罪取死的身體)罪性的綑鎖」。這種成就感令人十分滿足。(林前15‧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 意即非自己的功勞所致的,基督徒承認這種成就乃是靠神而成的,因此並無優越感。)
      • 第二方面:知道自己的義行是蒙神悅納的,知道會令神高興,神的兒女(基督徒)就有極大的滿足感,犯罪的(貪愛世界的)基督徒在神面前這種滿足感會大大降低,因為知道神不喜歡自己的行為與生活模式。
      • 基督徒知道世界會越來越黑暗,所以不會期望世間有絕對的公義,但他們知道將來在新天新地之中有永恆的公義,正如彼後3‧13「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父神和主耶穌、聖靈將來都在新天新地之中,那裏絲毫沒有罪惡不義,多麼美好,落地獄火湖的人則永遠與那惡者魔鬼同住直到永遠。

(8)          常常藉着默想神的話和禱告與神相交的基督徒只佔教會一個很少的比例。今日基督徒的聚會生活大不如前。耶路撒冷教會是最早的教會,當日教會的特點之一是頻密的聚會生活;徒2‧42那些剛信主受浸的數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團契),擘餅、祈禱。」接受教訓要聚會,彼此交接要聚會,擘餅紀念主要聚會,同心祈禱要聚會。

    • v.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在聖殿裏,他們聚會;在家中,他們也聚會。聚會使他們有機會彼此相顧,彼此薰陶(神的話語的吸收和生活見證的互相學習和影響)。使徒(牧者)的牧養工作就容易進行。
    • 今日的基督徒太忙了,(有的不是真忙,有的是真忙),聚會生活大大減少,牧者可以用神話語牧養他們的機會也大大減少。語言行為的相互影響也大大減少,即生命影響生命的機會也因此減少了。如果一個基督徒一週只有一次由主日崇拜中去吸收神的話,加上「忘記」要打的折扣,他對神的義的認識會十分有限。還有一層,,現時有不基督徒幾個禮拜才參加一次崇拜,對神的義的認識就更少了。每日有靈修與神相交的習慣的基督徒只佔教會中極少數,因此,一般來說信徒在靈命栽培上實在有欠缺,難怪靈性積弱不振。如果教會的領袖的靈性境況也如是,則一定連累教會。今日教會要達到的其中兩個重要目標:j勤力聚會 k勤力靈修。

(9)          讓我再多說兩句,「饑渴慕義」的人的饑渴是渴望神的旨意(義)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千祈不要忽略那個「行」字;「饑渴慕義」者是渴望行神的公義。簡單說:行義。一個渴望行義的人對神的話一定如鹿渴慕溪水,在他們得着神的話之後,就積極學習去行神的義。

 每一個讀經、研經、靈修或勤讀屬靈書報、VCD、錄音帶的基督徒,若渴望行義,他的讀經、研經、靈修就具有動力和挑戰性,並且覺得很有興趣,因為他們不是以聽道和頭腦上的知識作為最終的目的,而是以行道作為最終的目的。喻:如果你閱讀一本教人游泳的書,你覺得有點興趣,如果你獨自到泳池去學游水,按書中指示的去行,並且發現書中的指示很有效,你對那本書的興趣會大增,比「齋」讀而不下到水裏有興趣得多,讀經、研經也是同一個道理。

每一個研經和靈修的基督徒都要以「行神的義」作為最終的目標。

(10)      饑渴慕義的人是聖靈內住的結果

    • Disciples S.B.P.1176A聖靈內住的特徵之一是遵行神的旨意(神國的子民渴望門白神的義,和遵行神的旨意,願他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國的子民在人生之中以神的義為最優先的事,例如馬利亞選了這上好和人生不可少的一件事,聽耶穌講解神的旨意(包括其後實行之)。
    • 當一個人(基督徒)持續地饑渴慕義,他的靈命就不斷長進和成熟。
    • 當我們靈命長進和成熟時,我們要切記不可以為這是自己的功勞。保羅很認識這一件事,他說:(林前15‧9-10),保羅強調他的成長全然是神的恩所致的。
    • 如果一個人對主耶穌的教訓絲毫不感興趣,對聖經中神的話一點不關注,也沒有願望去認識和實行,那我幾乎可以肯定他仍未真正信主和得救。得救的人必定有聖靈內住,有聖靈的人必定有或有過慕義的心。使徒約翰提醒我們一顆貪愛世界的心可能把愛慕神義之心壓下去(約翰壹書2章)底馬因為貪愛現今的世界一一去了,摩西卻……(來11)。詩119的作者,可拉後裔(詩42‧1)愛神的話如鹿渴慕溪水。

V.       憐恤人的人─主看猶太人如羊無牧,我們亦應去憐憫人未認識救主(滅亡)

(1)            浪子回頭:路.世人的光景。

(2)            何6‧6.神喜愛憐恤。

(3)            是神赦免人的惡的基本屬性:約壹1‧9。

(4)            太18(為骨幹).欠一千萬兩。

(5)            申4‧25-31。

(6)            詩103‧12-13(大衛的經歷)。

(7)            憐恤常與赦免、饒恕的恩典相連。但不肯悔改則不獲得饒恕(士師記);神的憐憫絕大部份在人知錯認錯時施予的。

(8)            父阿,赦免他們……

(9)            救恩:弗2‧3-5

(10)        太9‧36-38許多走上奉獻自己作神僕人的人、讀神學的人,都因見他們「困苦流離…」

(11)        太8.1-3(四千人吃飽):主關心人的饑餓(肉身的溫飽需要),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慈善的捐獻和淍濟的行動若發自一顆真正憐恤人之心,必蒙主紀念。

(12)        耶穌使瞎子看見:主關心民間痛苦,但他更關心人的靈魂。

(13)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許多人以大慈善家自居(法利賽人),基督徒不應誇耀自己憐憫的行為,那本是為主作的事。

(14)        憐恤人的人何時需神的憐恤:j健康需醫治時 k貧窮缺乏時 l犯錯需神赦免時 m遇危難需拯救時。

(15)        人許多時亳無憐憫,即使別人認錯道歉,也絕不肯給人另一次機會。

 

 

VI.    清心的人(v.8)

(1)            猶太人中的法利賽人外面嚴守摩西的律法,但他們的內心是虛假的,以致常發生假冒為善的行為,主耶穌形容他們是粉飾的墳墓(太23‧27-38)。

(2)            主耶穌強調人的內心過於外面的行為,他說心中恨人就等同殺人;看見婦女動淫念就等同犯姦淫。

(3)            人未信主時,他的良心是他行為的導師,但良心不完全可靠:j有人把它降低來遷就自己的壞行為。k良心可以像熱鐵烙慣了(成了死肉),不再覺得良心的遣責。即使一個良心敏銳的道德之士也會像保羅未信之時發生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4)            人信主之後,聖靈內住,成為他的新生命,如果他順服聖靈,他就有力量思想清潔,行為清潔,但不順服聖靈的時候,仍然會心思不潔,行為不潔。

聖靈也藉着聖經的話(神的話)來潔淨神兒女的內心與行為,詩119‧9少年人。所以不認識神的話的基督徒會多犯罪,他也不能說不知者不罪,因為神已給他聖經,也給他時間看聖經和解經的書,如果他有時間娛樂,他就不能說沒有時間看聖經。

(5)            「必得見神」:來12‧14;陳p.131A(新機)

(6)            清心:沒有不義、沒有嫉妒、苦毒、憎恨、淫亂、污穢、紛爭、爭競、虛榮、報復心。有愛、有喜悅的仁義和聖潔,沒有邪情色慾(少年人逃避少年人的私慾......清心的人同禱。)

 

VII.  使人和睦的人(v.9)必稱為神的兒子(sons of God)

(1)          The Disciples S.B.P.1176B

(2)          基督徒不應在人中間做離間的工作。

(3)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降世為要使人與神和睦,為此他付出了貧窮、屈辱,被藐視、厭棄和死亡的代價。

Peacemaker 使人和睦的人所作的,就是神的獨生子所作的。要隨時準備付代價。

(4)          Not an individual act. 基督徒整體都要使社會與社會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教會與教會之間和睦。

(5)          基督被稱為和平之君,衪雖然責備法利賽的罪行,卻沒有成立另一宗教黨派或政黨與法利賽人對疊。

(6)          太5‧9是唯一處聖經講到 Peacemaker

(7)          新約聖經的經文彙編很重視信徒追求和睦,但並非毫無原則。例如基督徒不能藉與人同流合污去保持和睦的關係。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法利賽人當然不同意,但主耶穌不會藉附和他們的罪行去獲得與他們有良好的關係,使人和睦的人也應注意這一點。(陳p.132A)

VIII.         為義受逼迫的人

(1)          歧視:與他們不同是原因

(2)          靈修版p.19B

(3)          同上,p.20A

(4)          有人認為v.10是第八福,v.11是第九福,但以前者較好,v.10-11為第八福。

(5)          彼得認為基督徒應有心理準備:為基督受苦

(6)          2001年全世界殉道的人

(7)          林後11

(8)          T.W.S一姊妹信主,物品被拋冷巷

(9)          Malaysia一青年信主,心口被打瘀腫

 

結語:

1.        靈修版 p.18 最下段

2.        仝上p.18 八福/世界信徒觀對照

 
< 前一個   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