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danielyung7007.org
基金會起源 arrow 翁牧講壇 -「篤信力行」 arrow 「篤信力行」的信息 arrow S-050 : 查經注意事項
主選單
基金會起源
管理團隊
翁牧講壇 -「篤信力行」
資助項目
奉獻方法
財務專訊
錫安堂會肢體_懷念集
資助錫安堂會: 快訊
聯絡我們

Search
誰在線上
                       查經注意事項

1. 每段經文宜讀兩次
2. 用當代福音,但同時備和合譯本
3. 不時重溫章題及每章中之主題
4. 不宜太細瑣
5. 間中發些問題,也可以有討論,使查經者有機會參與
6. 解釋完一段或一節經文時,立刻給予應用
7. 使用地圖及其他教材
8. 有時可使用錄音機將一段解釋慢慢讀出
9. 用特別顏色標出應用
10. 查經應分兩大部份:

a. 解釋
b. 應用
可加上另一項:重溫

11. 查完四章可來一次溫習,務求查經者達到熟能生巧
12. 有時字面的意思很明顯,人人都看得明白,但深一層的背境或推想就不易發現,必須深思,領課者可用適當的問題,去使查經者深入思想及推敲,例:羅1‧9-10
13. 解釋「重覆」之必要性
14. 先預備多一些查經資料,按時間的許可查巧,不宜過時
15. 在一次查經的結束時,將所有應用重溫一次,會使查經者看清自己有所「領受」而不會說「沒有得着」
16. 讀經時先讀「和合」再讀「當代」(目的:顯出「當代」的用處,鼓勵多使用。)

地圖

小引:

聖經是神的話,查考研究聖經最為有益,因為可以明白神的話,為什麼神的話有時似乎很難明白呢?多時是因為聖經是神默示古代的人事成的,當然是用古代的文字和表達方式和習憤,有時就不為現代人所易瞭解,但亦有很多地方是淺顯易明的。

現在教會用的這本中文聖經,翻譯也在幾十年前了,文字上與現今所用的文字亦有差別,故有些地方不大明白,這就是「當代福音」、「新譯」流行的原因。如果我們使用「當代福音」,讀起來本來許多不明白的聖經都會明白了,所以,滕近輝牧師主張人用新譯本來給未信者讀,但對於已信者也可以。

我們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讀經?答:要明白神的話。問:如果有兩種譯本的聖經,一種使你容易明白,一種叫你比較難明白,你要用那一種?當然應該用較易明白的那一種,所以我們要用「當代福音」來查羅馬書。讀者文摘深受讀者歡迎的原因是深入淺出;在研經解經方面也應如此。有些人喜歡把一段顯淺的經文解成非常深奧真測高深,那不是正確的,只是解經者想自己「演嘢」而已,以為聽不明白才是自己學問高,其實是最愚蠢不過的事,查經的目的就是要明白。

一. 有關查經的幾件事

1. 採用講授式,因為時間不多,討論或很費時,又易啟爭端;羅馬書一共十六章,需時不少。
2. 由於羅馬書有十六章,我們不能處處逐節查,有需要時才這樣。
3. 如有可能的話,大家用「當代福音」把羅馬書由頭至尾讀一次,必然對查經有助。
4. 每一次仍需要新舊約全書,因要翻到舊約部份,有時也可以作對照。
5. 定出每次查經時間為35分鐘,如何?
6. 因有要事待辦,可能查完即離去,有特別情形時也不能來查。(22日開分組會不能來。)
7. 羅馬書很大部份是關於救恩、律法、以色列人的地位等問題,只有末後數章才與信徒的生活有更大關聯,所以在十二章之前,教義上的問題多於生活上的聖經教導,但並非沒有屬靈教導,只是少而已;既是神的詰,就應當認識。
8. 重覆的解釋:增加印象與記憶。

羅馬(人)書

概論:

一. 許多人都認為除了四福音之外,聖經中最重要的一卷書就是羅馬書,因為它乃是保羅對於他所暸解的福音的性質最完備詳盡的解釋。一位聖經學者科耶利治曾稱它為「世界著作中的最大傑作」。

二. 本書著作的時間、地點與背景

聖經書卷著作的作者、時地、背景的研究是一門極高深和複雜的研究工作,即使普道神學生、傳道人、牧師也不能深獵的,因此,我們不會詳細探討這方面,只是把別人的發現與意見簡單地發表。

羅馬書大概著作於主後57, 58年,當時保羅正在哥林多,是他第三次出門傳道的末期。請讀羅16‧1-2,保羅很可能就是託非比姊妹把他寫給羅馬教會的這封信,替他帶去的,因當時還沒有郵政制道。

       
三. 羅馬的教會

直到此時(主後57, 58)保羅從未去過羅馬,他只在小亞細亞(現今土耳其)及馬其頓及亞該亞等地(現今希臘)傳福音;而羅馬是在更遠的意大利的。在他寄了這書信三年後才到了羅馬。但羅馬為什麼會有教會呢?最可能是由於那些在五旬節到過耶路撒冷的羅馬人(猶太人)所組成的。(徒2‧10)在28年中有許多的基督徒亦因各種的緣故由東方各處移民來這外邦世界中最大的都會 ─ 羅馬。在這些年間羅馬教會的信徒也引領了其他人信主。

四. 寄羅馬書的主要目的

羅馬教會的猶太信徒受了一般未信主的猶太人的影響,對於外邦人接受福音有偏見和極大的錯誤的看法,保羅必須糾正他們,所以保羅這封信的主要對象是猶太信徒。如果我們要明白這封書信,就必須暸解猶太人當時對福音臨及外邦人的一些偏見。猶太人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就是以為犘西的律法乃是神最完備的旨意,並且也需要全人類遵守,因此猶太人非常堅持的主張,外邦人若要作基督徒,必須先受割禮並遵守摩西的律法。這見解乃是根深蒂固的印在當時每一個猶太人的意念中。保羅必須澄清這個問題,教會才不致產生爭端,而福音才能純正地傳出去。

五. 本書的主題:因信稱義

保羅在本書最主要的主張是人在神面前得稱義、蒙神悅納是完全依賴基督的救恩,而不是靠着摩西的律法;在本書中保羅用各種不同的觀點與角度來解明這事情。

六. 本主題對我們外邦信徒的用處:

若我們當中仍有些人犯了猶太人的毛病,以為自己的得救是憑守着神的律法的,研究本書就得着糾正。

存着這種錯誤的人通常有兩種表現:

a. 驕傲:我的行為比別人好,我謹守十誡和神的律法,所以我這樣才能得救。他看不起行為比他差的人,認為他們不能得救。
b. 懼怕、灰心、喪志:發覺自己無法守住神的律,因而生怕自己不能得救,這樣的人可以從本書獲得安慰。

七. 章題:

羅馬書每一章都有主題,很容易分出,大部份的章題是環繞着因信稱義的主題而發揮的,只是角度有別而已,現在就讓大家來簡單一看:

章1 人類普遍的罪惡化
2 猶太人在犯罪這件事上也不能例外
3 基督為人類之罪的挽回祭
4 亞伯拉罕如何稱義
5 基督與亞當
6 罪奴與義奴,何為我們行善的動機?
7 善惡律之爭,亦即肉體與靈性的相爭
8 聖靈的律
9 神的主權
10 信道與傳道
11 橄欖與野橄欖
12 活祭與事奉
13 對政府律例的順服
14 彼此論斷 ─ 食物與信心
15 保羅訪問羅馬的計劃
16 和人事項:舉薦與問安

羅馬書第一章(用「當代」)
一章題:人類普通的罪惡

1. 讀完第一章,分4人讀出,每人讀8節。

2. 再讀一至七節
    在這一後中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請以發問的方式發表出來

3.  1.1 保羅自稱

         保羅提到自己有三種職份:  

        他是耶穌基督的僕人

僕人原文是奴僕的意思,這字不只用於傳道人身上,也用於一般信徒對主之關信方面(例:羅6‧16)

應用:傳道人固然要以奴僕的身份完全順服神,信徒也不例外。

信徒雖然是主的奴僕,但主愛這些奴僕,這些奴僕也愛主,若無過犯不必怕主,因他是慈愛的主人,保羅待別用奴僕這字來表明信徒與主的關係是有原因的,主人是吩咐奴僕的,奴僕是聽命於主人的,主要用「奴僕」這字來提醒我們應該聽命於他、順服他。

奴僕一詞也表明我們是完全屬於主的,是他用重價(十字架的死)買贖的,我們對主應有完全的歸屬感。

應用:當我們看見聖經中「奴僕」或「僕人」時,讓我們記得他主要的兩層意義:1.我們是屬於主的。2.因此應該完全順服他。

  第二樣身份是使徒

(i) 蒙召:被委派
他作使徒是根據神的召命,奉神差遣,作神的代表。

(ii) 徒13‧1-3是保羅奉召的經過
但徒9至徒13相隔了大約十年,在此十年間,保羅是在教會中與其他幾位教師、先知一同學習事奉,然後才奉召為使徒的(徒13‧2-3;聖靈說:參徒8‧29是一種感動)
應用:基督徒必須先作一個忠心謙卑事奉主的人,主才會把衪更重要的職事交付給他。

 特派傳神的福音set apart from the service of the Gospel

a. 徒9‧10-16
b. 保羅對福音的內容的解釋特別精湛
c. 保羅福音的腳踪極其佳美
d. 他是一位特使(喻:國與國之間的特使,已有大使,在大使之外的特使)

4. 1‧2-6保羅所傳的福音

 舊約中已有福音的根據(v.2)

a. 聖經:當然指舊約
b. 保羅所講的不是新道理,他不過把舊約已經應許而又在新約應驗的「福音」,再加以詳細的闡釋罷了。

A. 基督的降生:賽9‧6、彌5‧2
B. 基督在世的工作:賽42‧1-4
C. 基督的受死:民21‧9、約3‧14
D. 基督的復活:詩16‧10、徒2‧31
E. 基督的升天:詩110‧1、徒2‧34-35
F. 基督的再臨:亞12‧10、啟1‧7
G. 基督的福音之臨及萬國:創12‧3、加3‧8

5. 1‧3-4福音的內容

 基督本身就是福音

 基督的道成肉身:大衛的後裔(參太1、路3之家譜)

     聖潔的靈就是指神的本質而言的,約3‧24耶穌告訴撒瑪利亞婦人神是靈,因此從聖潔的靈來看就是以耶穌的神性來看。

 基督的復活
      v.3, 4證明基督是神而人,人而神的救主,(非半神半人),是全神全人。

     大衛的後裔:作王;再來與作王。

6. 1‧5-6福音的效果

(a) 一個人蒙召信主成為基督徒或蒙選召成為使徒,都是出於神的恩典(恩典就是本來我們不配得,卻因耶穌基督而得着的好處)。

      保羅本是一個敵擋基督的罪魁,卻蒙神的光照而悔改,還特別選派他為向外邦傳福音的使徒,顯然是神對他莫大的恩惠。我們每一個信主的人,每一個有事奉神機會的人,也是同樣蒙恩;既然蒙恩,行事為   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

(b) 「在萬國之中」:神的福音是為令人類預備的。

      萬國的人雖然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但他們都有一項共同的需要,就是「信服真道」。使徒的最大責任就是使萬國的人信服真道,最重要的秘訣是靠聖靈的大能。

(c) v.6 羅馬教會非由使徒所建立的,而是信徒建立的,他的發展純粹是信徒自動將福音傳給別人的結果;可見教會總動員福音的重要性。

7. v.7 「被召作聖徒」:基督徒是神在世人中選召出來的,與世界分別出來的。

神有呼召,只有應召者才是被召者。當福音為耳邊風的人不會成為被召者。

基督徒是被神從世人中選出來的人,目的是要他們不過世人罪惡的生活。但請注意,基督徒不是避世者,而是入世而超世者,是在俗人中作聖事者,是將世事變為聖事者。

有些教會及信徒完全與不信的人隔絕,不相來往,連打招呼都不願,這不是屬靈和正確的應度。

正確的態度是像耶穌那樣,與罪人同桌吃飯,卻不是與他們同流合污,反是要盡力引導他們歸主,當然未必一定成功,但要嘗試。

8. v.7下  如果神不賜恩惠,我們必不能得平安。

恩惠是藉耶穌基督而由神獲得,因此切可以說是從耶穌基督和神而獲得。

9.  v.8保羅為什麼要為羅馬信徒的信心感謝呢?

原因:有這幾方面

(a) 羅馬教會並非使徒建立的,是由信徒建立的,可見神的教會未必一定要由使徒建立,保羅為着他們在沒有使徒的情況下,仍能成立教會感謝神(當然,如果有使徒幫助帶領教會更好,並非要抹煞使徒的用處)。

(b) 羅馬是當時最大的教會,許多人從別的地方來到羅馬,也由羅馬到其他地方去,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基督徒,他們和羅馬教會本身往他處去的弟兄姊妹就會把羅馬教會的情形講給別的地方的教會知道,使別的教會信心同得堅固,保羅為着他們信心的美德的見證能夠外流,使其他地方的教會同得造就與堅固而感謝神!

應用:一間教會若有某方面美好的見證,許多時候能夠幫助了其他的教會。我們能否成為一個有美好信心、愛心見證的教會?同時,若能讓這些見證藉着口述、筆傳、廣播,或其他方式讓別的人或別的教會分享,就能造就更多的人,神得着更大的榮耀,也得着更多的感謝。

10.     V.9-10  羅表明他想往羅馬的心願

(A) v.9(看平日用聖經)
保羅是一位忠心代禱者。一個忠心代禱的人當然是一個相信禱告大有功效的人。
應用:你我曾否因信不過禱告的功效而停止禱告。

(B) 他的忠心可以見於兩點:

a. 不住(日夕),當然不是24小時,而是常常、經常。

b. 除了少數人之外,他對羅馬教會的信徒都不熟識,對我們來說,為不認識的教會禱告是很困難的,很難有負擔。保羅是神選作外邦人的使徒,他對一切外邦人信主之事,或外邦教會質量增長之事都有負擔,同時,他的愛心範圍很大,不只愛近在身旁的人,也愛遠處不相識的人。

應用: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代禱好榜樣。

(C) 為什麼保羅要特別強調他這樣為他們代禱是神「可以見證」的呢?

表明他信中的話不只是客套,也不是像另一些人賣膏藥自我吹噓。因此他特別強調神可以見證他真的經常為羅馬教會祈禱而不只是「客套」或「自我吹捧」。
應用:許多時我們答應為別人代禱,但只是客套之言,有時出於真誠卻又沒有付於實行,功虧一簣,最不好的是以代禱的口吻來抬高自己,炫耀自己。保羅是我們代禱的好模範,但願我們都能像保羅那樣可以請神親自作我們的見證人。

(D) v.10

a. 常常求:保羅想往羅馬之心甚為殷切,並非為了可以旅遊觀光,而是為了福音。

b. 或者照上帝的旨意:他不敢強求,只願神成全他的旨意。
 應用:這是我們禱告及尋求神旨意應有的態度,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禱告是:「父阿,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對我們所祈求的事或尋求神旨意的事,也應當有這樣的態度,有些基督徒樣樣都說是神的旨意,神的旨意要他這樣那樣,連明顯自私的事也說是神的旨意,實在要小心,應該效法保羅的講法:「或者照神的旨意。」

c. (「當代」無此句)「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裏去。」(即終能成功地到你們那裏與你們相愛)

i/ 這表示他往羅馬的道路仍未平垣。在v.13重新講明「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ii/ 「阻隔」的內容不大清楚,無法憑空猜測。
iii/ 應用:注意,保羅內心很有負擔往羅馬去,但環境不許可他。因此環境也可能是神的旨意的一種表示方式。

有時信徒有了一種內心的負擔,就千方百計,甚至不擇手段去完成心願,這不會是神的旨意的。
例:現在我們有負擔申請彩虹村那間舊幼稚園作為另一傳福音的青年中心,但也有別的機構同時申請那個地方,我們的禱告是:樂意求主的旨意成全。一切不合真理的方法都不可使用,到時環境自然有引導。內心的感動與負擔固然重要,環境上的配合,也不能忽略,有了由心的負擔加上環境的引導,我們就可以開步走。

d. 保羅切切想往羅馬的動機(v.11-13)一 愛心。目標:

i/ v.11「將一些屬靈福氣分給你們,使你們堅固。」
他所指的「屬靈福氣」是指他要對他們講解福音真理,這是保羅對教會一貫的作風,請看(徒20‧32),保羅最特出的恩賜是講解福音要道,而真理最能使信徒的信心得着堅固。
應用:我們憑當十分重視主的道(查考聖經並決意遵行是好現象)。

ii/ v.12大家在一起時,彼此交通分享,講述見證,一同得着砥勵,一同得着安慰,對所信的道更確信無疑。
應用:彼此在一起聚會時才收到這樣的功效,是不肯聚會的人得不着的恩典,來10‧25的吩咐是有原因的。

iii/ v.13「收穫一些福音的果子」:就是領人歸主的意思。
 羅馬城這麼大,需要更多人傳福音、傳道者多多益善。
 保羅並非為了要與羅馬教會爭奪信徒或比較傳福音的效果而去的,他全心為了助羅馬教會一臂之力,並使已信的人得靈性的造就。
 看徒28‧15(參地圖)

 羅馬信徒沒有嫉妒他的來臨,反而大大歡迎他,他們只想到有神重用的人來了,大家都可以在靈性上得幫助,教會便更長進。

應用:有些教會的思想、心腸非常狹窄,全世界只有他們的事奉敬拜形式是對的,其餘一律有錯,甚至不能得救。他們除了小圈子中的人可以講道之外,其他人就不肖講,但仔們有些卻到處拉別的教會的信徒到他們獨一無二的教會中去,這是聖經的教導嗎?

著名傳道人衛斯理約翰警告說:「有一件事,我覺得十分可怕,並決定要用各種方法來消除他,那就是狹窄的心腸,只為自己的一群熱心;可憐的固執,以為神只在我們中間作工,在我們以外,再沒有神的作工。」
我奉勸各位不要成為這樣的信徒,也不讓教會如此小氣自負。

11. v.14-17

(A) v.14

「希臘人」:不但指希臘本國本土的人,也是指受希臘文化影響的人,希臘亞力山大帝征服了許多地方,希臘文化隨着帶到各處,影響力甚大,很多地方的人都懂希臘語文,羅馬帝國繼承了希臘的文化,雖然拉丁文是羅馬官方語言,但整個羅馬帝國的許多地方仍流行希臘文,所以新約聖經也是希臘文寫成的。

「希臘人」把那些沒有希臘文化的人稱為化外人(Babarian, literally a man who says bar-bar),有希臘文化的人也認為自己是比化外人高一等的(即有優越感,像中國人以前視蠻夷諸族為差一等的人。
下文的「聰明人」是指希臘人,愚笨人就是那些化外人。

(B) 希臘人是外邦人,化外人也是外邦人,保羅是外邦使徒,保羅要不分彼此地將福音傳給他們,他們雖然有聰明、愚拙之分,但他們對福音的需要是一樣的。保羅雖是外邦的使徒,但並非不傳福音給猶太人的意思,而是打破猶太人傳統而向外邦人傳道,但保羅也在各地的會堂勸猶太人信主。

應用:我們傳福音的對象不應只限於某一階層的人,學生福音工作重要,工業福音工作也重要,對知識份子的福音工作也重要。

(C) 「我都欠了他們一分『福音的債』」


為什麼說向人傳福音是一種債?
喻:如果一個大富翁把一百萬送給一個一貧如洗的窮人,但同時對他說:你去告訴其他窮人,讓他們也可以到我這裏來得恩典,但這第一個成為富翁的窮人竟因疏忽、懶惰或無憐憫之心而不去告訴別人,他的良心應該自疚的。
他正確的內心情況應該是:如果不把這消息告訴人就覺得對別人不起,也對大富翁不起,他必須對大富翁和對別的窮人償還這通知的債,內心才有平安。
在這個比喻中,如果我們把神替代大富翁,把保羅替代第一個窮人,把福音替代金錢,把別的未的未信主的人替代其他窮人的話,我們就明白保羅為什麼會以傳福音為一種債項。
應用:如果一個基督徒有這種對福音欠債的心情,他就不會是一個不傳福音的人。我們應當求主使我們常有這種欠債的心。
注意:並不是別的窮人肯到大富翁面前,或得到了大富翁的賜贈第一個窮人才算是還了債,只要他盡力忠心清楚地告訴了其他的窮人,他就算還了債。至於其他窮人能否致富就要視乎他們肯否接納第一個窮人的通知了。
我們傳福音給別人,不一定有果效,但如果我們已盡了力,又為那人代禱,我們便算還了福音的債。
不過,福音的債是一輩子的債,而償還這債時也有得人如魚之樂作為報酬,並有來生的永遠獎賞作為報酬。因此,誠如林前15‧58所說:「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不是徒然的。」

(D) v.15

a. 盡力就是有多少力量出多少力量。
b. 應用:在一件事上盡力表示對一件事的重視;如果我們重視福音,我們也會為福音盡力。
c. 應用: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並不定規要某種教育程度,或具有某種恩賜才可以作,當然,我們可以為主的緣故去努力學習和操練,上主要的是盡力而為。
d. 應用:神要求的是盡力而非超力,若已真正盡力就不可因無效果而自咎;不可自欺,未盡力而自己唱自己已盡力。
e. 應用:各人的力不同,時間多少不同,身體健康情況不同,家庭狀況困難不同,錢財多少不同,IQ智力不同,不可因別人的工作效率不同自己就批評論斷,驕傲或嫉妒,重要的是:盡了力。
f. 應用:若甘心自願超力並無禁止,例:寡婦的奉獻;馬其頓信徒的捐輸,不過得注意:
i/ 不能因此炫耀或看自己比別人強。
ii/ 不要勉強作難,要作得甘心樂意,不可因辛苦怨天尤人。
g. 盡力也不是不作其他世務,只是不可忽略聖工,傳道書的作者勸勉說:「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傳9‧10)不可忽略家務與功課(當然一個人讀很多學科是沒有節制)。

(E) v.16「我不以福音為恥」

a. 猶太人是被羅馬人征服的。

b. 耶穌是出身卑微的猶太人,又是被釘於大字架羞恥刑具的,甚至耶穌本城的人也輕視耶穌(太13‧53-58)。

c. 羅馬人會很輕看耶穌,因此若有羅馬人信耶穌,就會是招人見笑的事。保羅自己也是羅馬籍的,但他向羅馬教會的信徒表明他不以這耶穌基督的福音為羞恥。
應用:我們不可在未信主的人面前以福音為恥。無論在言語上,態度上,都不可以福音為恥(但不是驕傲之意),即使別人看不起我們和我們的信仰。

d. 「因為這福音就是神超然的能力,要拯救一切相信的。」

保羅不以福音社恥的原因是因為福音證明它自身是具有超然的拯救能力的。
喻:如果一個人有一件寶物,稀世奇珍,他會否為這奇珍而覺得自己很羞恥呢?當然不會。
信徒有這超然拯救能力的福音,何恥之有呢?所以保羅不以福音為恥,雖然世人因不曉得基督的價值而藐視衪。

e. 拯救這字有很豐富的內容,拯救的事實也顯明了,福音就是神超然的能力。福音拯救的能力在那些方面彰顯呢?許多信徒都曾經歷:

i/ 救離疾病:太9‧1-22
ii/ 救離危險:太8‧25
iii/ 救離失喪:路19‧10   失喪者(許多基督徒實際體驗到人生的目標是信主後才有的)就是行錯路的人、迷失方向的人;信主的人,不再迷失找着正途與人生的目標意義。
iv/ 救離彎曲潮流,不信主的人的情形正如弗:2‧2-3的描述:「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 就…,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着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徒2‧40)。
v/ 救離罪的捆鎖(太1‧21、羅7),有力勝罪。
vi/ 救離罪的審判與刑罪(羅5‧9、約3‧17)是罪敬釋義的自然結果
vii/ 末日的拯救:提II4‧18

f. 信主的人都體驗過救恩的一部份(除了vi, vii),這使得我們可以確信福音的確是神的大能。所以我們當以福音為榮而不當以福音為恥。

g. 「要拯救一切相信的」

救恩臨到人不是因人行善立功而是因人相信接受,這是唯一的條件,有人說,「相信」就是人的功勞善行,所以得救仍要靠自己功勞,但這種講法太不講理,設一比喻來說:別人送一份禮物給你,這是那人給你的恩典,你能否說:我是用我的手去接過來的,我伸手去接就是我的功勞,明顯如此講法是錯誤的。神將他的兒子賜給世人,這是他的恩典,我們接受這份恩物,這個「接受」怎能算是功勞而否定了神的恩典呢?絕對荒謬。

h. 「這次序是先從猶太人開始,然後到希臘人和其他的民族。」

i/ 許多信徒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神的計劃只是救猶太人,猶太人不接納,於是外邦人才僥倖地獲得福音。

ii/ 其實神的福音計劃並非如此的,正確的是:接着時間的次序,神要先拯救他的選民猶太人,然後拯救外邦人,但因為整個猶太民族(絕大多數)拒絕接受這拯救,福音的重心就自然地轉移到外邦人身上了。

iii/ 我們可以從一些舊約、新約的經文明顯地看出神拯救的計劃早已包括外邦人在內了,外邦人得拯救並非因猶太人拒絕而僥倖獲得的。神愛世人(萬族),若神單愛猶太人、單救猶太人,恐怕有些人要怪衪不愛外邦人,不是一位慈愛的神了。(以神的公義言,衪有權不賜下恩典給任何人,而仍然是公義的。)

 徒3‧25-26
 徒13‧46-47
 加3‧8
 賽45‧22
 路2‧10

從這些經文來看,可見福音是為萬民預備,這早在神的計劃中,不過按施行與宣傳的次序來說是「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外邦人的代表)」而已。

iv/ 也許你會問,如果猶太人接受了福音,又如何?賽29‧6有提示:猶太人會率先傳福音,(並向外邦人傳。)

 
< 前一個   下一個 >